昔日污染重地收获改革红利
作者:本报记者 吴丹 来源: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:2013-11-12
转型综改之万柏林样本―― ...
昔日污染重地收获改革红利 作者:本报记者 吴丹 来源: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:2013-11-12 转型综改之万柏林样本―― 固定资产投入总量,首超小店区,稳步保持28%左右的高增速。从引商到选商,招商引资全线升级。 这是位于省城太原西部的万柏林区的现状。 曾经满目疮痍的污染重创,再不见踪影;空气质量,前三季度综合排名全市第二;财政收入,主要依赖重工业的畸形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摆脱。 面对环境和发展两个问题,万柏林区以实践验证了一对辩证关系。“先要绿水青山,再要金山银山,因为有了绿水青山,一定会有金山银山。”昨日,万柏林区区长杨俊民向《山西青年报》记者表示。 生态新区 “昔日废渣成丘杂草丛,垃圾遍山百家坟;晴日漫天飞尘荡,雨天污水涌城中。如今游人漫步赏春风,映水潭边仙影重;亭台楼榭园通园,绿水成荫峰饶峰。”这几句话,形象概括了万亩生态园的“前世今生”。 在万柏林极富标志性的生态环境建设地标――万亩生态园中,今昔两组环境组图,对比赫然在目。没有人想到,短短五六年的治污战役中,万柏林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长期以来,以重工业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,让万柏林区的生态环境不堪一击,一度成为太原污染重灾区。“以前的环境,简直不能想象。”在万柏林区生活工作多年的张权贵,全程见证了黑、脏、乱到如今的层林尽染。 2008年开始,万柏林区将西山生态修复纳入城市建设体系,累计投入绿化资金6.2亿多元,造林面积达16万亩。全区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,覆盖率已由11%增加到20%以上,基本实现全区23万亩林地绿化全覆盖,市区西山生态环境屏障初步构建。 如今,一个崭新的生态宜居现代新区,已初具雏形。 转型阵痛 今年前三季度,在全区三产比例不足30%的情况下,万柏林区空气质量指标在全市六城区中排名跃居第二。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,城市环境形象得到明显提升。 截至目前,全区共拆除燃煤锅炉90台,超额完成7台,涉及改造面积近239万平方米;替代常年运行锅炉26台;拔掉城中村2526根黑烟囱;率先将31家污染企业关停淘汰搬迁,涉煤企业基本退出主城区;城中村累计拆迁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。 作为一个以传统工矿业为主的大区,经济发展方式粗放,产业结构偏重、层次较低,这些都给发展带来一系列突出问题。底子薄、人口多、建成区面积小,人口密度、建筑密度大、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,同样无法回避。 转型发展,从根本上转变万柏林区环境面貌,成为区政府亟待攻克的难题。 2007年,万柏林区政府提出建设“产业大区、生态大区、宜居大区”总目标,形成“煤炭退出、转型发展”共识,率先打响西山综合整治战役,关煤矿、除“黑口”、广植绿……在标杆项目、政策创新、板块推进等方面大胆先行。 治污大刀阔斧,阵痛理所当然。2008年以来,区内累计174家污企陆续关停,涉及产值达66亿元。粗略估计,每年财政减收达1亿元。今年,仅因拆迁等造成的利税损失就达3000万元。 “暂时困难并不可怕,要算长远经济账。”杨俊民说,正是通过污染企业关停,辖区发展才有了巨大空间。有了绿水青山,才有了金山银山,家业一定是在良性循环中一点点攒下的。 污染摘帽 万柏林区众多污企,以煤企为代表。究竟该何去何从? 不转型,难以为继。 分布在小井峪街办的众多区属企业及洗煤厂,是通向万亩生态园的主要通道。废气排放、废渣堆积,道路坑坑洼洼、灰尘飞扬,与生态茂密的生态园极不协调。关停拆除改造大势下,众多煤企面临发展的二次选择。 借势生态万柏林发展的战略机遇,众多煤企将目光聚焦在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产发展上。小井峪街办区属企业及洗煤厂改造项目,是煤企转型中较为典型的案例。分布在此的三家洗煤厂等9家污染企业,在关停改造后,选择原地建设休闲娱乐园,发展高端服务业。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,园区采用企业自建,政府配套的形式,占地317.9万亩,预计投资5.6亿元,根据地理优势,将建成集风情餐饮、私人会馆、国际精品酒吧、商务俱乐部等文化、科技、金融为一体的休闲场所。 “园区建成后,将成为通向生态园的休闲娱乐旅游集聚地,带动周边共同发展。”上述负责人表示。目前,项目拆除任务已基本完成,园区建设初具雏形,周边道路拓宽至18米、桥梁加宽至30米、形成了17米的绿化带,河道治理已完工。 地理区域和生态优势尽显,业已吸引众多品牌业态关注。“品牌入驻,一定是大集团、大企业,毋庸置疑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 红利尽收 扫除环境顽疾的万柏林区,如今发展势头向好。 重点工程的引进、落地和签约率,万柏林区在六城区中已名列前茅,全区固定资产投入总量首超小店区,且始终保持28%左右的增速。 在整体经济下滑背景下,在财政收入主要依赖重工业发展模式下,万柏林区9月份财政收入排名太原第四,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。 在区长杨俊民看来,这样的大背景下,主要经济指标能实现如此大的基数和高增长,得来不易也十分难得。 如今,迈入生态宜居新区的万柏林区,正成为地产和品牌大鳄掘金的“试验田”――万科、恒大、远大、华润、阳光城等大集团,纷纷向辖区抛出橄榄枝,欲抢夺这块黄金蛋糕。 “以前是盼企业,如今是选企业了。”杨俊民说。 通过大力治污尝到改革甜头的万柏林区,现下正将发展触角升向转型发展深水区。 杨俊民透露,污染包袱转为发展红利,显而易见。下一步,辖区将大做山水文章,在确保青山绿水条件下,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,财政收入完全摆脱重工业依赖,转为以发展城市综合体为主的现代服务业,做到产业最优,生态最好。 责任编辑:任健康 |
gmt 8, 2020-9-5 19:56 , processed in 0.027345 second(s), 7 queries , wincache on.
powered by x3.2
© 2001-2013